有的雇主找不到阿姨是正常的,比如前幾天我看到一個雇主朋友找阿姨,一是不走家政公司,二是不住家,三是早上一點時間,下午一點時間,還不是天天做,還要求阿姨提供工資流水等一大堆要求,寫了超級多的要求,感覺有點無語的,我也是雇主,經(jīng)常找阿姨的,但是她列的清單,比我當年高考前劃重點還細致——不走家政公司、不要住家、休周日和周一、做部分晚飯,還要看工資流水…隔著屏幕我都能感覺到她那顆想找到完美阿姨的心,但說句實在話,她這操作,大概率會嚇跑一堆好阿姨,最后剩下的可能都是“老江湖”。
作為經(jīng)常找阿姨的我來說,我肯定懂,她肯定是想一開始就把要求說得明明白白,能接受的就來,省得彼此浪費時間。這想法沒錯,但找阿姨這事兒吧,真的不是簡單的“條件匹配”。它更像是一場微妙的人際交往,需要點智慧,更需要點“難得糊涂”的藝術(shù)。
一、為什么她的“精打細算”會嚇跑好阿姨?
咱們先拆解一下她的條款哈,我不是批評她,是幫她換個視角看問題。
1.“不走家政公司”:看似省錢,實則風險自擔
她是不是覺得家政公司費太貴,純屬浪費?我理解。但家政公司的存在,不僅僅是提供個信息,他們至少完成了第一道篩選。阿姨的身份信息、健康情況、過往經(jīng)歷,靠譜的家政公司都會有個基礎(chǔ)背調(diào)。她自己找,這些風險全得自己扛。萬一出點什么事,維權(quán)都沒地方去。家政公司費買的不只是信息,更是一份安心和保障。為這點錢放棄保障,在阿姨眼里,可能就是她“舍不得投入”,對后續(xù)的待遇也會心存疑慮。
2.“不要住家”:定義了服務(wù)邊界,也限制了人情溫度
她可能是想要保有私人空間,這非常合理。但“不住家”在阿姨看來,意味著她下班后的時間是完全屬于自己的,她需要額外支付通勤成本和時間成本。這會讓她下意識地把這份工作界定為“純粹的金錢交易”:拿多少錢,干多少活,一分鐘都不會多待。而家務(wù)事很多時候是模糊的,比如晚飯后碗還沒洗,孩子突然哭了要哄……住家阿姨可能很自然地就處理了,但不住家的阿姨,時鐘一到點,心思可能就飛回家了。她失去了很多“彈性”和“人情味”的可能。
3.“休周日和周一”:打亂了阿姨的社交節(jié)奏
她為什么想休周一?是不是覺得周末家人都在,周一反而清凈?邏輯上沒錯。但阿姨也是人,她有她的社交圈和家庭生活。她的朋友、老鄉(xiāng)、其他阿姨,幾乎都是休周末。她讓她休周一,等于把她從她的社交網(wǎng)絡(luò)中剝離出來。她沒法跟姐妹交流信息、吐槽雇主、逛街散心,這會讓她非常孤獨和壓抑。一個不開心的阿姨,怎么可能把快樂和溫暖帶給她的家?
4.“要做部分晚飯”:“部分”這個詞,是萬惡之源
“部分”是多大一部分?是只做孩子的?還是只做菜不買菜?還是不負責洗碗?這個模糊地帶,未來會是她們矛盾的爆發(fā)點。今天她覺得她應(yīng)該順手把廚房擦了,她覺得那不屬于“部分晚飯”的范疇。日積月累,彼此心里都是疙瘩。
5.“要看人工資流水”:觸及尊嚴的“殺手锏”
這一條,可能是最傷人的。我知道她是想通過歷史工資來判斷她的能力水平。但姐妹,這就像她面試新公司,對方不僅問她期望薪資,還非要看她上家公司的銀行流水,她是什么感覺?是不是覺得不被信任,甚至被侮辱?阿姨們,尤其是好阿姨,是非??粗?ldquo;臉面”和“尊重”的。她提出這個要求,等于在說:“我不相信她說的,我得查查她的底。”直接把雙方放到了對立面上。真正有能力的阿姨,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,她憑什么要受她這個氣?
把這些條款放在一起,傳遞出的信號就是:這位雇主非常精明、計較、重規(guī)則輕人情,且對阿姨缺乏基本的信任。換位思考,如果她是阿姨,她會選擇這樣一個“看起來事多又摳搜”的東家,還是一個看起來和和氣氣、好說話的東家?
二、走進阿姨的世界:她們是“經(jīng)歷過風雨的老油子”嗎?
她說對了后半句,她們很多確實“經(jīng)歷過風雨沒啥大文化”,但“老油子”這個標簽,咱們得重新貼一下。
她們可能來自農(nóng)村,背負著一個家庭的重擔;她們可能婚姻不幸,獨自出來闖蕩;她們可能文化不高,但用自己的雙手養(yǎng)活了自己和孩子。她們的經(jīng)歷,造就了她們獨特的生存智慧。
她們對“尊重”極度敏感。她一個眼神、一句話的語氣,她們都能精準地捕捉到其中的意味。她把她當家人一樣尊重,她可能掏心掏肺地對她的孩子好。她把她當仆人一樣使喚,她立馬就能切換成“按合同辦事”的省電模式。
她們是“情緒解讀專家”。她們也許不懂什么大道理,但常年穿梭于不同家庭,練就了察言觀色的本領(lǐng)。她的喜怒哀樂,家庭氛圍是和諧還是緊張,她心里跟明鏡似的。在一個充滿火藥味的家里,她只想自保,絕不會多付出一分。
她們的邏輯很樸素:“她對我好,我就對她好”。這個“好”,不單單是錢。包括她說話客氣點,孩子舊的衣服問她要不要,家里燉了湯給她留一碗,偶爾給她放個假……這些情分,她會記在心里,并用更努力的工作來回報。
所以,與其說她們是“老油子”,不如說她們是“現(xiàn)實的人際關(guān)系學家”。她們用最樸素的方式,進行著價值交換和情感交換。她的那些條條框框,在她們看來,就是拒絕進行情感交換,只談冷冰冰的金錢。那她們自然也會用“老油子”的圓滑和算計來應(yīng)對她。
三、智慧相處:如何“馭下”于無形?
那怎么辦?難道就湊合找一個,什么都由著她?當然不是。管理,需要策略,和阿姨相處,更是如此。
1.抓大放小,明確核心需求
她先問自己:我最需要阿姨解決的核心痛點是什么?是帶孩子?還是做家務(wù)?如果是帶孩子,那做飯干凈、能做輔食、有耐心、喜歡孩子,就是核心要求。至于她用什么方式拖地,衣服疊成什么樣子,只要不影響大局,就給她一定的自由度。用她的核心需求去匹配她最擅長的技能,其他方面,睜一只眼閉一只眼。
2.學會“畫餅”和彈性激勵
工資是固定的,但人心是可以用“軟性福利”溫暖的。
“畫餅”要有誠意:別說“干得好給她漲工資”(太虛),可以說:“阿姨,我們家孩子特別喜歡她。只要她把他帶好了,下半年我們計劃出去旅游,到時候肯定帶上她一起,所有費用我們包了。”——這是一個具體、可期待的好處。
彈性激勵要及時:比如這個月孩子生病,阿姨特別辛苦,夜里都沒睡好。除了口頭感謝,月底發(fā)工資時多塞個200、300紅包,或者說“阿姨這周末她多休半天吧,我來看孩子”。這一點點好處,比固定漲500工資還讓人感動。
3.把要求變成“共同的約定”
不要用下達指令的語氣,試試用商量的、共同約定的口吻。
把“她必須每天把地拖一遍”換成:“阿姨,咱們家里有孩子喜歡爬,咱們一起保持地面干凈,她看每天拖一次可以嗎?什么時間她方便?”
把“她不許用我的化妝品”換成:“阿姨,這個梳妝臺的東西我比較在意,怕弄亂了。衛(wèi)生間給她留了專門的柜子,她的個人用品可以放那里,她看行嗎?”
這種“我們”的立場,會讓阿姨感覺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,是在共同維護這個家,而不是一個被管理的對象。
4.善用“情感賬戶”,定期存款
平時多關(guān)心一下她的家人,問問她孩子上學怎么樣,老家父母身體好不好。家里有不穿的衣服、不用的東西,問問她是否需要。買水果零食的時候,多買一份給她。這些小事,都是在她們的“情感賬戶”里存款。當偶爾需要她加班,或者她出了點小差錯時,她才有“余額”可以支取,彼此也更容易諒解。
四、一個真實的故事:我家的“神仙阿姨”是怎么煉成的?
我家阿姨王姐,來我家五年了,現(xiàn)在處得像親人一樣。她剛來的時候,我也犯過和她類似的錯誤。
一開始,我也是列了一堆規(guī)矩,每天像個監(jiān)工一樣檢查。王姐活干得不錯,但總感覺隔著點什么,下班準點走,多一分鐘都不留。轉(zhuǎn)折點是有次我女兒半夜發(fā)高燒,我先生出差,我一個人慌得不行。下意識就給王姐打了電話(她住家),她二話沒說,爬起來幫我一起給孩子物理降溫、收拾東西去醫(yī)院,忙活了一整夜。
從那以后,我才真正把她當成了“自己人”。我會記得她的生日,給她買蛋糕;我女兒穿小的名牌衣服、鞋子,只要她不嫌棄都給她;她家里有急事,我會主動給她假期并預(yù)支工資。
而王姐的回報是什么呢?她開始記得我們每個人的口味,變著花樣做我們愛吃的;我女兒的衣服她手洗得特別仔細;有一次我隨口說了句肩膀疼,她第二天就跟我說她跟老鄉(xiāng)學了推拿,晚上幫我按按……我們現(xiàn)在的關(guān)系,早已超越了雇傭。
我不是要她學我,我想說的是:當她付出了真心和尊重,對方是能感受到的,并且大概率會回報以真心。這種良性循環(huán)帶來的價值,遠遠超過她那精打細算省下來的家政公司費或少付的半天工資。
五、重新定義她的找阿姨啟事
所以,我個人覺得找阿姨不要搞成那樣,不要什么都完完全全的羅列出來,那種“完美清單”沒用的,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去找阿姨,用口頭或文字溝通有時候,聚焦于:
1.核心工作內(nèi)容:“主要是帶寶寶,負責他的輔食、陪玩、洗漱和安全。附帶做一頓簡單的晚飯(2-3個家常菜),和我們一起吃就好。”
2.工作時間和休息:“我們希望能是住家,這樣方便晚上偶爾搭把手。固定每周休息一天,具體哪天我們可以和她協(xié)商,盡量滿足她的需求。”
3.薪資待遇:“薪資方面請您放心,只要您真心對孩子好,活干得好,我們絕對會給出高于市場價的待遇,并且每年都會根據(jù)情況調(diào)整。具體數(shù)字,我們可以見面詳談。”
4.表達尊重:“我們家庭氛圍很簡單,就是希望找一個有愛心、有耐心的阿姨,像家人一樣相處。我們一定會尊重您,也希望能得到您用心的回報。”
把面試當成一次相親,重點考察:
眼緣和感覺:這個人看起來干不干凈?面相她是否覺得舒服?
對孩子的態(tài)度:提到孩子時,她眼里有沒有光?是真心喜歡,還是只當一份工作?
溝通是否順暢:她是不是能理解她的話,并且能清晰地表達自己?
至于工資流水、嚴苛的條款,真的別再提了。找到一個好阿姨,是可遇不可求的緣分。阿姨幫她守護好大后方,她才能在前方(職場)安心拼搏。這筆賬,咱們要算,但要算大賬,算長遠賬。
家,不是一個講理講合同的地方,而是一個講情講溫度的地方。請來的阿姨,也是這個“家”氣場的一部分,放下她的計算器,打開她的心,用真誠和智慧去迎接那個可能與她家人相伴很久的阿姨吧,希望她能早日找到她心中的那位神仙阿姨!
信息發(fā)布:朱麗麗(個人)


浙公網(wǎng)安備 33010502001009號